网站首页 优选知识 > 正文
大家好,小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博学之审问之全文意思,博学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2、作品出处:《中庸·第二十章》原文(精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4、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扩展资料:具体解释:1,博学之:“博学”就是广博的学习、广泛的学习,就是知识要学的多。
5、2,审问之:“审问”就是对照我们自己人生,仔细的去审查问难,我们学习了这些知识,有不明白的要问,不明白就不明白这就说明我们学的不深,要对照我们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认真的研究,把它弄明白这就叫“审问之”。
6、3,慎思之:学的这些知识明白了,还要谨慎的思考,通过谨慎的思考你对这个事物的了解就有更深的内涵。
7、4,明辨之:“明辨”就是明晰的辨别,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思考的内涵,他到底是属于哪一方面,像知识有历史的、有地理的,按分科来讲有理科的、有文科的。
8、在一个从德行上来讲有善的、有恶的、有美的、有丑的、有好的、有坏的,对于我们所学的有一个明确分辨,那为主、那为次、那为阴、那为阳。
9、5,笃行之:“笃行”就是专一坚定的去执行,“择善而固执之者也”,选择了这一条路努力去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去广泛的学习它、去谨慎的思考它、去细致的分辨它、去举一反三的研究它,专一坚定的这样去做。
10、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11、作品出处:《中庸·第二十章》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2、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1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14、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5、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16、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
17、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
18、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19、扩展资料:分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
20、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21、“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22、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
23、“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
24、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25、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
26、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7、“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
28、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
29、“明辩”为第四阶段。
30、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31、“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32、“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
33、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34、译文: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动。
35、 选自《中庸·第二十章》,是关于治学的名句,相传作者是孔子后裔所做。
36、《中庸·第二十章》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7、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3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39、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40、《中庸·第二十章》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41、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
42、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
43、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
44、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45、扩展资料:本文诠释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
46、从博学到笃行,层层递进,渐渐清晰,犹如盛开的花朵,顺次拨开,直至花心显露,不禁让人在喜悦之余又多添了一份柳暗花明的快感——哦,原来如此。
47、继而深思,感慨万千。
48、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49、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50、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51、”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52、”《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
53、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
54、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55、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56、作品出处:《中庸·第二十章》。
5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并不只是单向前进的顺序,还应该是一种反向促进、循环递进的过程:“学问思辨”之后,要“身体力行”地去呈现、去验证、去推进、去实践;而“身体力行”之后,还要“学问思辨”地去再反思、再学习、再提高、再进步。
58、 这便是子夏说过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9、我们平时常说“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就去投身仕途、报效祖国;其实亦要“仕而优则学”,身在仕途、服务家国,更需要不断学习完善、不断见贤思齐。
60、 一方面,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学无止境。
61、这种良性循环,就是现在我们提倡打造“学习型人生”和倡导“终身学习”的意义。
62、扩展资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出自《中庸》中的名言,常被人们当做励志格言,比如中山大学的校训,就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63、 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从“学”到“习”这个过程里的几个重要步骤:博学,通达地学习、广泛的学习,这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审问,审慎地探问、深入地追问,这是答疑解惑的过程;慎思,谨慎地思考、周密地思索,这是遴选消化的过程;明辨,明晰地分辨、明确地判别,这是择定结果的过程。
64、以上四个步骤,合起来叫做“学问思辨”,这是一个人把所学所想,在自己内部世界的运作,或者说在思维层面的处理。
65、而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把所思所得,做出在外部世界的表达、在行为层面的落地:笃行,笃定地履行、坚定地执行,这是践行学志的过程。
66、最后一个步骤,就叫做“身体力行”。
67、“学问思辨、身体力行”,这两个阶段加到一起,就是知行合一,就是学以致用,就是《论语》里记载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2022-07-29 风尚女人帮(风尚女皇)
- 2022-07-29 鱼的做法大全家常(鱼的做法)
- 2022-07-28 xun66(xun6)
- 2022-07-29 五华县安流中学成绩表(五华县安流中学)
- 2022-07-28 就像仿写句子(就像爱着你)
- 2022-07-29 八哥说话女声教材28分钟(八哥说话)
- 2022-07-29 大姨妈30秒止疼法(大姨姐)
- 2022-07-28 jubeat plus(jubeat plus)
最新文章:
- 2022-07-29 英雄杀卡牌(英雄杀透视)
- 2022-07-29 海胆炒饭(海胆炒饭的做法)
- 2022-07-29 什么是领导力其本质是什么(什么是领导力)
- 2022-07-29 简单快速金士顿内存卡真伪识别方法(怎么辨别呢)
- 2022-07-29 三打白骨精剧情(三打白骨精剧情详解)
- 2022-07-29 学数学损伤大脑怎么办(学数学损伤大脑)
- 2022-07-29 三网是什么意思(三网融合是什么意思)
- 热点推荐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