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财富网

网站首页 优选知识 > 正文

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注释(黄生借书说翻译)

2022-09-18 06:27:14 优选知识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注释,黄生借书说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原文 ...

大家好,小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注释,黄生借书说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

2、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3、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4、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5、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6、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7、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8、有张氏藏书甚富。

9、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其切如是。

11、故有所览辄省记。

12、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13、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4、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1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1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17、为一说,使与书俱。

18、[编辑本段]课文翻译 黄允修来借书。

19、我把书交给他并对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

20、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然而皇帝读书的有几个?那汗牛充栋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读书的有几个?其余像祖父、父亲积藏许多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21、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

22、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忧惧地摩挲抚摸不止,(心里)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

23、"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必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搁起来藏着,说"姑且等改日再看吧",这样说罢了。

24、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25、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

26、(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27、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

28、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

29、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

30、(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灰色的蜘蛛丝,时常沾满书本。

31、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32、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

33、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霉而碰上姓张的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34、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35、 1 . 注音·摩mó 娑suō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庋 guǐ 蟫yín 省(xing) 2. 词句补释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36、 汗牛塞屋:搬运起来累的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

37、这里形容藏书很多。

38、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

39、夫人,那人。

40、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41、夫,音fú。

42、强假,勉强借来。

43、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

44、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

45、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抚弄。

46、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

47、“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

48、庋,音guǐ,置放;收藏。

49、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

50、姑,姑且、且。

51、俟,音sì,等候、等待。

52、异日,日后、将来。

53、 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

54、有所览,有看到的。

55、辄,就。

56、省记,记在心里。

57、省,音xǐng,明白。

58、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 屋里 ) 到处都堆放满了。

59、落落,堆集的样子。

60、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61、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灰色的蜘蛛丝常常沾满了书卷。

62、素蟫,指书里的白色的蠹虫。

63、灰丝,指灰色的蜘蛛丝。

64、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 以前 ) 一样贫穷。

65、类,似,像。

66、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 不 借给别人 ) 好象不大相同。

67、惟,只是。

68、公,动词,同别人共用。

69、吝书,舍不得 ( 把 ) 书 ( 借给别人 ) 。

70、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 这样的吝啬鬼 ) 。

71、然而,既然这样,那么……。

72、固,本来、诚然、实在。

73、 3 . 辨音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4. 辨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 儿子、儿辈 ·然天子读者有几 然而 ·非独书为然 这样 ·非独书为然 是 ·若业为吾所有 被 ·为一说 作、写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接着,这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这样说来,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地 ·子孙弃者无论焉 表感叹语气 ·必高束焉 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授以书而告之曰 代指黄生 ·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的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编辑本段]课文分析 作者认为自己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是非常不幸的,而黄生能与作者“公书”是非常幸运的,所以作者要黄生“知幸与不幸”,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

74、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起黄生来又不知要幸运多少倍,我们更应“知幸与不幸”,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攻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75、如果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自己应该多反省,知警惕。

76、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应该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求学。

77、 课文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地阐明事理。

78、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出人意表,引人深思,随后围绕着这个中心,逐层展开阐述。

79、先以帝王、富贵人家全都藏书丰富,却没有几个读书人,以及祖父辈尽心藏书而子孙辈随意毁弃书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作初步证明;再用类比推理,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说明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

80、 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这种外来的压力,会化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81、接着,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论证。

82、最后,在上述分析说明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勉励他应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83、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

84、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

85、这样,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86、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虽然是“书非借不能读”,但很明显,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论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87、“说”本身不同于规范、正统的论说文,本文作者袁枚又是一位才子气颇重、任性适情的人。

88、因此,我们更宜于把本文视为作者在有感而发的情况下率性而为的一篇带有游戏性质的小文,其中包含有对逝去的青年光阴的怀念、对如今自己的自嘲,而主旨则在鼓励、教育黄生,只是没有板起面孔来。

89、 中心:勉励青年人创造条件,珍惜光阴,努力读书。

90、[编辑本段]袁枚生平简介 袁枚(1716-1798年),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论家。

91、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92、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93、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94、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95、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96、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97、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98、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

99、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100、 倡导“性灵说”。

101、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102、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103、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

104、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105、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

106、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 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

107、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

108、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

109、写景诗飘逸玲珑。

110、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

111、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12、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113、 江苏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114、 【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湖上杂诗 【内容】: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来往说神仙。

115、 老夫心与游人异, 不羡神仙羡少年。

116、 【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马嵬驿[1] 【内容】: 莫唱当年长恨歌,[2] 人间亦自有银河。

117、[3] 石壕村里夫妻别,[4] 泪比长生殿上多![5] 【注释】: [1]马嵬驿: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

118、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119、 [2]长恨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

120、 [3]银河:天河。

121、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122、这两句说: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123、 [4]石壕村: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篇《石壕吏》中的一个村庄,村里有户人家在唐王朝的暴政下,害得家破人亡。

124、《石壕吏》的历史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即《长恨歌》写到的那个时候。

125、 [5]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

126、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

127、表示永世不分离。

128、这两句说: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129、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130、 枚 清代性灵诗派的倡导者,生性疏淡洒脱不喜作官,于壮年辞官,隐居随园,优游自得,不复出仕。

131、一生致力文学,所为诗文,天才横溢,尤工骈体。

132、所著《随园食单》,对于茶叶方面的评述颇为独到,是位知茶爱茶的品茶评茶专家。

133、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一六年)。

134、袁枚英才早发,十二岁入县学,二十四岁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学士史贻直见他所写策论后,称赞他是贾谊再世。

135、袁枚历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由于贤能爱民,政绩甚佳,深得百姓爱戴。

136、然而他生性疏淡,虽身居庙堂,却心系山林,加上他认为做官是为人民增进幸福,并非只是上司大吏的高等听差,遂于三十三岁即辞官。

137、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

138、」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139、」(自嘲)联中表明他「爱书如爱命」的读书志趣及无意于官场中汲汲营营。

140、在《咏筷子》诗中:「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他对世人为追逐名利而送往迎来、失去自我的可笑做了深刻的讽刺。

141、 重修随园旧制 致力文学著述 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

142、随园旧为织造园(即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当时「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143、」荒废已久,袁枚购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

144、」因此称为「随园」。

145、他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

146、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

147、」如此诗情画意,令人想往,也难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声色,不复作出仕之念。

148、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149、」 袁枚以文学为终身事业,是清代的文学家,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

150、性灵即性情也。

151、他以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

152、」又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153、」他认为诗歌是内心的声音,是性情的真实流露。

154、文章以骈体最为擅长,颇得六朝体格,享文章之盛名数十年。

155、其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讨厌矫情,却极重情义,其友沈凤司死后,因无后嗣,袁枚每年为他祭坟,三十年未曾间断,对友人的情义深重,令人感动。

156、 袁枚致力为文,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随园食单》……。

157、其中《随园食单》是一部有系统的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杂素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十四个方面。

158、在须知单中他开宗明义地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159、」此篇可作为饮食通则,而戒单云:「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

160、」此篇正好与须知单互为表里。

161、 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单」一篇,此篇对于南北名茶均有所评述,此外还记载着不少茶制食品,颇有特色。

162、其中有一种「面茶」,即是将面用粗茶汁去熬煮后,再加上芝麻酱、牛乳等佐料,面中散发淡淡茶香,美味可口;而「茶腿」是经过茶叶熏过的火腿,肉色火红,肉质鲜美而茶香四溢。

163、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个对茶、对饮食有相当研究的人。

164、 游历名山胜景 品遍佳泉好水 六十五岁以后,袁枚开始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等山,安徽游过黄山、江西庐山、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喜爱品茶的他自然尝遍各地名茶,并且将它一一记载下来。

165、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

166、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

167、」此外如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评述。

168、 此外还写下许多茶诗,如《试茶》诗:「闽人种茶如种田,郄车而载盈万千;我来竟入茶世界,意颇狎视心逌然……。

169、」描写福建人普遍种茶的情形,置身其中,彷佛进入茶世界。

170、《湖上杂事诗》:「烟霞石屋两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阳;万片绿云春一点,布裙红出采茶娘。

171、」描写身着红布裙的采茶姑娘在「万片绿云」的茶海中采茶,分外醒目。

172、又《渔梁道上作》:「远山耸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间闲立久,采茶人散夕阳西。

173、」可知他旅游时,除了欣赏群山万壑、山涧溪流的美景之际,亦不忘留意当地的「茶叶文化」,可看出他对茶的钟爱程度。

174、 品茶评茶藏茶 独到妙法妙论 袁枚70岁那年,游览了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175、他先前对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浓苦,有如喝药」,因此他向来不喜欢武夷茶,但是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六年)他游武夷山,来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却让他对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观。

176、他在《随园食单.茶酒单》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

177、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178、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179、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

180、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181、」这位茶叶专家从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与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一杯好茶的确能涤净尘虑,抚平烦躁。

182、 袁枚认为:除了有好茶必须收藏得法才能保存长久,而要泡出一壶好茶,除了要有好的泉水之外,对于火候的控制亦是一门极重要的学问。

183、对此他也有一段精彩的描叙:「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

184、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

185、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186、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他以为他以为要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产的茶为天下第一。

187、 接着他继续提到收藏茶叶的方法:「其次,莫如龙井,清明前者号莲心,太觉味淡,以多用为妙。

188、雨前做好一旗一枪,绿如碧玉。

189、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古灰,上用纸盖扎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全变矣。

190、」可说是研究得相当深入,至于烹煮的方法,他也有独到的妙法:「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

191、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

192、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山西裴中丞尝谓人曰:「余昨日过随园,才吃一杯好茶,呜呼!」 袁枚不愿在官场上争逐名利,遂能依自己的方式生活,无羁无绊,优游自在,故而能活到八十二岁高寿。

193、[编辑本段]中心思想及赏析 书非借不能读也。

194、 正反对比论证以及举例论证 先以帝王、富贵人家全都藏书丰富,却没有几个读书人,以及祖父辈尽心藏书而子孙辈随意毁弃书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作初步证明;再用类比推理,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说明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

195、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这种外来的压力,会化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196、接着,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论证。

197、最后,在上述分析说明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勉励他应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198、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

199、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

200、这样,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01、[编辑本段]相关问题 1.“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绝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 答: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啊。

202、 三方面:天子,富人和穷人对书的用法作对比; 借来的书和自己的书的珍惜程度与阅读效果; 袁枚自己小时候的借书遭遇和黄生的作对比 2.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

203、 (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消受,这就是人的共性。

204、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黄 生 借 书 说 作者:袁枚 [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

205、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206、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07、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208、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209、’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210、”“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211、有张氏藏书甚富。

21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213、其切如是。

214、故有所览辄省记。

215、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216、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217、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218、为一说,使与书俱。

219、 [译文]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220、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221、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222、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223、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224、’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225、”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

226、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

227、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

228、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229、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230、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

231、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书借给别人同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好像不相同。

232、既然这样,那么我本来不幸是遇到姓张的呢,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

233、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234、作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

235、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236、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37、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238、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239、’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240、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241、有张氏藏书甚富。

24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243、其切如是。

244、故有所览辄省记。

245、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

246、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247、”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248、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249、 为一说,使与书俱。

250、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251、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啊。

252、你没有听说过(那些)藏书人(不懂书的事)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自古以来)皇帝肯读书的有几个呢?牛淌着汗拖来塞满屋的书,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之家的人肯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253、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

254、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忐忑(tǎntè)不安地摩挲抚弄不止,(心里)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

255、’如果已经为我所有,必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什么‘暂且等改日再看吧’等等。

256、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257、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

258、(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259、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

260、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

261、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

262、(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书本。

263、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264、”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

265、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霉而碰上姓张的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266、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267、[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

268、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269、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70、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27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272、’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273、”“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274、有张氏藏书甚富。

275、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276、其切如是。

277、故有所览辄省记。

278、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279、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280、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281、为一说,使与书俱。

282、 [译文]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

283、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284、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285、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286、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287、’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288、”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

289、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

290、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

291、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292、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

293、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

294、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书借给别人同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好像不相同。

295、既然这样,那么我本来不幸是遇到姓张的呢,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

296、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